罗曼·罗兰《贝多芬传》傅雷全集读书笔记

2024-04-20 08:09:02  阅读 290 次 评论 1 条

贝多芬生活在一个破旧立新、充满冲突与变革的时代。尽管他命途多舛,历经无数磨难,却始终坚守着对真理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,他的初衷从未改变:一心向善,将自由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。这位音乐巨匠以卓越的才华,创作出一首又一首不朽的经典,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璀璨的瑰宝。在这部传记中,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笔触,深入剖析了贝多芬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。读者不仅能领略到大师音乐创作的瑰丽世界,更能感受到他坚韧不拔、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。此外,罗曼·罗兰还精心整理了贝多芬的遗嘱和书信,将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一并收入书中,为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音乐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。

1fb99b1a7c0e9bdf5d82915c80c349be.jpeg

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,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,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;中庸,苟且,小智小慧,是我们的致命伤:这是我十五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。而这一切都由于贝多芬的启示。

表示感激的最好的方式,是施予

人生是艰苦的。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,那是一场无日无之的斗争,往往是悲惨的,没有光华的,没有幸福的,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。

没有伟大的品格,就没有伟大的人,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,伟大的行动者;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,匹配下贱的群众的: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。成败又有什么相干?主要是成为伟大,而非显得伟大。

鲁特维克·范·贝多芬,一七七〇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科隆附近的篷恩,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搂上。他的出身是弗拉芒族。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。母亲是女仆,一个厨子的女儿,初嫁男仆,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

十七岁,他做了一家之主,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;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,因为他酗酒,不能主持门户:人家恐怕他浪费,把养老俸交给儿子收领。

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。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……噢!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,真是多美!

我是替人类酿制醇醪的酒神。是我给人以精神上至高的热狂。

显然一个人只在没有经济烦虑的时候才能整个地献身于艺术,才能产生这些崇高的作品为艺术增光,所以我们决意使鲁特维克·范·贝多芬获得物质的保障,避免一切足以妨害他天才发展的阻碍。

在一八一六年的笔记上,他写道:“没有朋友,孤零零地在世界上。”

“欢乐”自天而降,包裹在非现实的宁静中间:它用柔和的气息抚慰着痛苦;而它溜滑到大病初愈的人的心坎中时,第一下的抚摩又是那么温柔,令人如贝多芬的那个朋友一样,禁不住因“看到他柔和的眼睛而为之下泪”。

他时常提起,他的责任是把他的艺术来奉献于“可怜的人类”,“将来的人类”,为他们造福利,给他们勇气,唤醒他们的迷梦,斥责他们的懦怯。

把“德性”教给你们的孩子: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

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……谁能参透我音乐的意义,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。

最美的事,莫过于接近神明而把它的光芒散播于人间。

自由与进步是艺术的目标,如在整个人生中一样。即使我们现代人不及我们祖先坚定,至少有许多事情已因文明的精炼而大为扩张。

我的作品一经完成,就没有再加修改的习惯。因为我深信部分的变换足以改易作品的性格。

大家说贝多芬是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,又是最先一个浪漫主义者

艺术家站在“无意识界”的最高峰上,他说出自己的胸怀,结果是唱出了大众的情绪。贝多芬不曾下功夫去认识的时代意识,时代意识就在他自己的思想里。

解放与扩大的结果,人与神明迫近,与神明合一。那时候,力就是神,力就是力,无所谓善恶,无所谓冲突,力的两极性消灭了。人已超临了世界,跳出了万劫,生命已经告终,同时已经不朽!这才是欢乐,才是贝多芬式的欢乐!

在美的国土内,只有天才才能建立权威,所以权威与自由的冲突,无形中消灭了,又回复了它们原始的一致,即权威与自由原是一件东西。”

音乐,由贝多芬从刻板严格的枷锁之下解放了出来,如今可自由地歌唱每个人的痛苦与欢乐了。由于他,音乐从死的学术一变而为活的意识。所有的来者,即使绝对不曾模仿他,即使精神与气质和他的相反,实际上也无异是他的门徒,因为他们享受着他用痛苦换来的自由!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chuaishu.com/show/248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摘抄文章,版权归本书作者 罗曼·罗兰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发表评论


表情

评论列表

  1. 感激
    感激  @回复

    表示感激的最好的方式,是施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