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里斯多福·孟《亲密关系》读书笔记

2020-03-08 11:15:16  阅读 3491 次 评论 1 条

亲密关系》2011年3月1日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,作者是(加)克里斯多福·孟,译者是张德芬,余蕙玲。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,我们都曾经历过痛苦、恐惧,也体验过狂喜与极乐,我们渴望建立永恒真挚的亲密关係,却又害怕再度受伤。他告诉我们如何穿透自我障碍,用爱酿造幸福秘方——没有人能年复一年地活在火辣、热情、浪漫的亲密关系之中,但我们能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,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……

克里斯多福·孟《亲密关系》读书笔记.jpg

你的亲密关系伴侣,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,进而疗愈你的创伤,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,因此,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

夫妻,镜映内在的过程

子女,成为生命的老师

父母,成为力量的源头

人际,成为自我的镜子

第一章 亲密关系的圣杯

我们当中有许多人想要亲密关系,并且需要的不只是慰藉与陪伴,这本书就是为这些人写的。我们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;我们在追寻的是能激发人生意义与方向,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,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际关系。这也就是“灵魂关系”。

第二章 月晕现象

我相信恐惧与无知是造成所谓的“亲密关系失败”的两大原因。

孩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。

如果我感到失望、愤恨,一定是因为我对妻子有所期望,而在她做到之前,我无法快乐起来。在这样的亲密关系互动中,最悲哀的是,在“小小的我”得到满足之前,我们不愿意去爱我们的伴侣。紧抱着需求不肯放手,又不让自己去爱,就这样,我们把自己推向亲密关系的地狱。

在你找出自己真正的情绪需求之后,再问自己一个问题:“我愿不愿意放弃这项期望呢?”换句话说,我愿不愿意不再把满足这项需求当作伴侣的职责?我愿不愿意寻求自己内在的力量来满足我的所有需求呢?我愿不愿意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成为我快乐的源泉,而不再把伴侣当成予取予求的对象?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,那么你的直觉会告诉你该如何放手。你该做的已经做了,剩下的就交给你的灵魂去处理。

第三章 幻灭

尼尔森说行为不端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,只不过是沮丧的孩子。她指出了四种主要的偏差行为:

——引起注意(看看我!看看我!)

——权力斗争(我不想做,你不能逼我!)

——报复心理(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。)

——自我放逐(努力有什么用呢?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。)

在某种程度上,你们已经开始让彼此心烦。这个时候,你似乎只有以下几种选择:一、用蛮力或恐吓强迫伴侣改变生活习惯、说话方式、穿衣风格、头发长度等;二、学习圣人般的忍耐力;三、甩掉现任情人另觅新欢。大多数人,不管原因为何,都选择一,于是权力斗争就此展开。

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,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

种下想法,就得到行动;种下行动,就得到习惯;种下习惯,就得到人格;种下人格,就得到命运。

过去的创伤如果没有愈合,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;但如果我们用健康的方式把伤痛处理好,我们的信念也会随之改变。

如果离开家的时候,你并不感到平静,那么你其实并没有离开。

在我看来,让权力斗争更痛苦的原因是,争执的两方往往是真的关心对方。只不过痛苦实在太强烈了,让我们感受不到内心里渴望与对方分享的爱。只要找出解决痛苦的方法,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是多么好的人,而让过去的创伤决定我们怎么看自己,又是一个多大的错误。

当你刚认识某个人时,他/她只是轻掠过水面;彼此熟悉之后,对方就开始浸入水面之下,并慢慢下沉。你们彼此愈亲近,对方就潜得愈深。点头之交通常是停留在水面附近,好朋友则往下潜深一些,但亲密的伴侣则会一直下潜到你所能容许的深度。潜得愈深的人,就愈能看透你的面具和外在形象而发现真正的你。然而,当你们都深潜入对方的领域时,可能会发现,真正的你和他/她也许并不怎么迷人。

后来我才明白,吵架时我们说的话和事情没有太大的关联,我们只是用言语来伤人,同时替自己的行为找个符合逻辑的借口而已。但是,言语攻击本身就是不合逻辑的,而只是用暴力来保护自己。所有攻击都是出于自卫。

不过,如果你希望拥有健康、美好的亲密关系,你也许会考虑对自己的愤怒负责,充分地感受它,但不把怒气加在别人身上,这样你才能发现生气是为了逃避什么。如果你愿意面对自己所逃避的感觉——不论这令你多么不自在——你就能发掘埋藏在更深处的、平静而充满爱的感觉。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,不管多大的痛苦,只要集中全部精神来面对它,我就能有效地减轻痛苦,并让它转变成正面的感觉。要做到这样,必须有决心,我把这样的决心叫作“爱意”。

当旧痛浮现并伪装成两人意见上的不一致时,我们潜意识的行为模式和信念,可能会让我们对伴侣口出恶言,然后生气地离开现场。相反,爱意则能让我们克制冲动,用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我们心中的不快,不致说出责怪或指责的话,而用理解、体谅的话来取代。这样我们便成长了。

我们来看看有效沟通的八个纲要问题

1.我想要什么?

2.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?

3.我所表达的情绪,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?

4.我或我伴侣的情绪,是不是似曾相识?

5.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?

6.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?

7.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?

8.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?

争吵是谁“开的头”并不重要,因为这并不是任何人的错。会争吵是因为你内心的创痛需要治疗。如果痛苦浮现,你却选择让自己痛上加痛的话,那么你已经失去了方向,需要重新思考你在亲密关系中的目标。如果现在你面对痛苦的方式,还是和三岁的时候一样,那么你就无法成长。你将一辈子在自我防卫中度过,无法信任别人,而且各种微妙形式的报复,将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。

只要解除自己的武装,我就能了解,伴侣对我的攻击其实是求救信号。只有不快乐的、受了伤的人才会攻击别人。有时候,当伴侣对我使用言语攻击的时候,最好的响应方式就是感受并自行消化心中的不快,而不反击回去。同时,以同情、了解的态度来应对,用温柔的语调诉说真心的话,能收到惊人的效果——对方的攻击会转变为真诚的感觉分享。通常当我自行消化了自己的负面感觉后,冲突也就自然结束了,两人又会像度蜜月一样甜蜜。

第四章 内省

没有人会满足我们的需求,没有人会让我们快乐,也没有人该为我们所受的伤负责。在外四处寻找之后,我们终于了解到,我们所有生活经验的因和果只可能存在于一个地方——我们的心中。

基本上,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有两条路可走:第一条是无止境地追逐需求,如果有必要就操纵他人,能拿什么就尽量拿,并在其他方法都失败时选择妥协;第二条路是借由以下的方法来了解真正的自己:放弃期望,用沟通来达成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,以及永远把自己与伴侣的快乐一并当作优先的选择。

其实亲密关系出现停滞状态,意味着你的生活即将发生很大的变化,变得更好。

内省能让你了解个人问题及亲密关系问题的本质。很显然:

1.要解决问题,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。

2.所有的问题,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。

3.你所看到的每件事,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。

4.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。

5.自由并非来自答案,而是来自问题。

6.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。

要突破左右为难的困境其实很简单。首先,要选择真理。还有就是要愿意接受两个选择中的任何一个,或是两个都不选。这一点非常重要,因为两难的境地往往会让你相信你就只有两个选择,再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,但如果你愿意两个都不选,而且决心追寻真理,你就可以从困境中解脱出来,并发现无尽的可能性。在这个理论中,我把真理定义为能为每个人带来最好的解决方式的事物。

在事情看起来一点希望都没有的时候,怎么样才能做到重视伴侣呢?只要有意愿。把它当作你最想要的事。只要真心想要,你就能得到。

真心诚意地付出,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。你不会觉得心力交瘁,也不会因为得不到感激而愤愤不平,当然也不是为了偿还罪恶感才付出。

虽然弥补伴侣的放纵不是你的职责,但对方的放纵行为确实是你的责任。这句话的意思是,你有能力对伴侣的行为做出响应,而不是采取牺牲的方式。

在你还是小孩子的时候,如果失去了父母的爱,那么你就会因为失去归属感而痛苦,并且觉得自己一定是不够好,才没有人爱。于是你就会放弃一大部分的自己,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你认为父母会喜欢的样子,而发展出一种不真实的结合关系,这就叫作依附。

我们所看到的每件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。我们怎么评论别人,就是我们怎么看待自己。如果我觉得别人太爱批评而讨厌他,就代表我讨厌自己爱批评的习性。

当你的性能量得以舒展开来,并向上伸展的时候,你的整个身体都会成为爱的工具,而这也是它原本就该有的身份。

第五章 启示

如果你想尽快到达一个地方,最快速的方式就是,你已经在那里了。

每一次我看见爱人的本质,就觉得与她更亲近。当我拥抱爱人的时候,我就感到好像自己也得到了拥抱。

在亲密关系中,启示对你的影响愈深,你就愈能察觉到每个问题背后的礼物与经验。你的本质会慢慢渗入你的行为模式,影响你去从事适合自己天分的工作与活动。你要做的不是让一方胜而让另一方败的决定,而是要以明辨的态度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——或不采取何种行动——才会对每个人都好。

人际关系是一条心灵之路,它所反映出的,是“爱”为全人类所做的计划。你的伴侣就是你的良师,而那呼唤你的声音,就是在要求你去学习无条件的爱。

每次你放下期望,选择原谅而不责怪他人,或是表达真心的感激而不批判人时,你就选择了重要的事物,而把个人的事物摆到一边。爱总是静静地待在幕后,等着你选择它,把它放在首要的地位。爱不会强迫你、操纵你或夺去你的自由意志。它只会静静地等着你主动邀请它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chuaishu.com/show/49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摘抄文章,版权归本书作者 克里斯多福·孟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发表评论


表情

评论列表

  1. 墙头草
    墙头草  @回复

    争吵是谁“开的头”并不重要,因为这并不是任何人的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