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墉,美籍华裔作家、画家,作品以"处世智慧"系列闻名。《我不是教你诈》(1996年出版)是其最具争议性的代表作之一,源于他观察到身边亲友因单纯善良屡遭欺骗的真实经历,旨在通过32个辛辣小故事,揭露社会运转的潜规则,教会读者在保有初心的同时识破套路。
《我不是教你诈》书籍简介
1、核心思想
辩证看待"诈":区分"生存智慧"与"恶意欺骗",强调"知诈而不诈"的处世哲学
人性的多面性:揭露贪婪、虚伪、利用等阴暗面,却不否定人性本善
规则与反规则:解析职场、商场、人际关系中的隐性游戏规则,提供破局策略
2、独特价值
不同于说教式成功学,本书以"黑色寓言"形式呈现:古董商以假乱真、职场新人被抢功、留学生遭遇租房骗局......每个故事都像一面棱镜,折射出社会运转的真实逻辑,被誉为"成年人的社会生存指南"。
《我不是教你诈》经典语录
1、关于人性本质
"人性是贪婪的,尤其对没有代价的东西,更是如此。"
"你今天不做,明天还是会有人做——这就是现实,你无法改变,只能适应。"
"当你发现自己陷入困境时,先问问自己:是不是因为太想表现,或者太怕表现不好?"
2、处世智慧金句
"你可以不去扎人,但身上必须有刺;你可以善良,但必须带点锋芒。"
"真正的高手,是让你明明吃了亏,还觉得他是个好人。"
"每个人都有弱点,如果你没发现,那是因为他还没对你下手。"
3、辩证思维启示
"世界上最厉害的诈,是使你在诈别人时,先觉得自己是受害者。"
"成熟的人不问过去,聪明的人不问现在,豁达的人不问未来。"
"我们总以为自己的让步是宽容,是大气,其实可能是软弱。"
《我不是教你诈》读后感
1、初读震愕:撕开温情脉脉的面纱
当看到"卖玉镯的老板故意摔碎假货换取信任""同事借复印机偷改文件日期"等情节时,第一反应是脊背发凉——原来日常生活中竟充满精心设计的"局"。刘墉毫不留情地戳破"人间美好"的幻象,让我们意识到:善良若没有智慧护航,终将沦为被收割的韭菜。
2、再读深思:警惕"防御性黑化"
书中最深刻的警示,不是让人变得狡诈,而是建立"带铠甲的温柔"。比如面对职场甩锅,正确做法不是以牙还牙,而是学会留存证据、提前沟通规则;面对情感操控,不是封闭内心,而是建立清晰的边界感。真正的成熟,是经历过黑暗却依然选择光明,只是学会了用策略守护光明。
3、终读释然:与世界的复杂和解
合上书突然明白:刘墉不是教我们"诈",而是教我们"察"——察言观色、察微知著。当我们能识破餐馆服务员故意说错菜价的"小技巧",能看懂合作伙伴突然慷慨的"背后意图",反而更能珍惜那些不施诡计的真诚。就像他在自序中写的:"我教你诈,是因为这世界上有太多诈!"
《我不是教你诈》读书笔记
1、实践清单
建立"防诈雷达":对突然升温的热情、违背常理的优惠、道德绑架式请求保持敏感
预设"最坏剧本":重要决策前自问"如果对方欺骗我,我能否承受后果?"
修炼"钝感智慧":对无关痛痒的小算计装傻,对触及底线的原则问题清醒
播种"善意锚点":在复杂环境中主动创造简单——比如固定与靠谱的人合作,定期维护真诚关系网
2、延伸思考
当"防诈"成为日常思维,是否会丧失对世界的信任?刘墉的答案是:真正的信任,建立在"看透却依然选择相信"的底气上
书中案例是否过时?26年后的今天,骗术升级为电信诈骗、PUA情感操控、数据杀熟,但核心逻辑仍是利用人性弱点,本质从未改变
《我不是教你诈》经典场景应用
1、应对职场抢功
当同事在会议上把你的方案据为己有时,可采取:
微笑回应:"这个思路其实我们上周在小组讨论时碰撞过,感谢XX补充了落地细节"(暗示归属,留有余地)
会后私下找领导:"关于XX方案,我整理了前期调研数据,您是否需要参考?"(不动声色证明价值)
2、处理熟人借钱
面对朋友模糊的借款请求:"最近手头有点紧...",可回应:
"需要多少?我刚好有笔闲钱在理财,不过下周要还房贷,你用多久呢?"(引导明确金额、期限,自然建立约束)
《我不是教你诈》结语
《我不是教你诈》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,剖开社会运转的真实肌理。有人觉得它太过功利,却忽略了:真正的成熟,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,而是在灰色地带中精准拿捏分寸。当我们学会用智慧守护善良,用策略对抗虚伪,终能在复杂世界里,既不被吞噬,也不被同化——这或许就是刘墉藏在"诈"的表象下,最温柔的期许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摘抄文章,版权归本书作者 刘墉 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